大气科学学报
主办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674-7097
国内刊号:32-1803/P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6284 人次
 
    本刊论文
一个耐人寻味的大气压强实验

  论文导读::三百多年来,关于托里拆利管内水银柱的成因问题,一直认为是管外大气压强作用所致,然而,密闭气体水下的压缩实验告诉我们:把水银柱高当作气体的压强,可能是错误的。当然,究竟是与否?还需要今后大量的实验研究。本文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广大物理学工作者对此问题的重视。

  论文关键词: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强,玻意耳定律,力学平衡原理

  1、引言

  一提起大气压强,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二个实验传递给了我们这样的信息: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相当之大。笔者虽不敢否定这样的结论,但总不能消除对大气压强问题的疑虑。比如:当一个人不小心将手指划破,血自然会从人体上流出。我们知道人体的正常血压一般在120mmHg左右,而外界大气的压强大约在760mmHg,血怎么会流出来呢?难道760mmHg不是大气的压强?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首先想从理论上探个究竟,然后通过一百多次水下压缩实验来加以阐述论文提纲怎么写。

  2、理论分析

  设在水下H米深的地方,用托里拆利实验方法测得管内水银柱的高为y1力学平衡原理,在水面上测得管内水银柱的高为y2,由于测定y1相当于在测定y2的基础上,给水银槽液面增加一个大小ρgH的压强,且测定y1和y2时管外的气体状态是相同的,所以,ρ0gy1=ρ0gy2+ρgH(其中ρ0为水银的密度,ρ为水的密度)。接着再来研究相同大气环境下筒内气体的情况,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内,放入了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将它们慢慢竖直放到水中,直到筒内外水柱深度达

  托里拆利实验

  图1 测定筒内气体水银柱高示意图

  到H米为止,如图1所示,测得筒内气体水银柱的高为y3,因为筒外水柱的高度为H,按照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水银柱高就是管外气体压强来推断,理论上应该得出这样的结果:y3=y1力学平衡原理,即ρ0gy3=ρ0gy2+ρgH。但由于测定y3和y1时管外气体的密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从理论上讲,应该得出另外一种结果:y3≠y1。究竟孰是孰非?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证实。

  3、实验验证

  将一个上端封闭的圆柱形玻璃管慢慢地竖直插到另一个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管底部。已知空玻璃管管内的长度是1997mm,外面的玻璃管管内的长度是3994mm,只要测得进入空玻璃管内水的高度h,根据筒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与水柱压强之和,以及玻意耳定律,就可计算出外界大气压强的值。计算公式为:p0 =(3994- h)×(1997- h)÷(13.6h)

  (p0和h的单位分别为mmHg和mm)

  下面是在不同日期和时间测得进入管内水的高度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对照表(其中,h1为理论值,h2为实测值; p0为苏州市气象局政务网站整点提供的实时值)

  表一:不同日期不同时间实测值与理论值对照表

  №

  p0

  (mmHg)

  h1

  (mm)

  h2

  (mm)

  h2–h1

  (mm)

  Date AM

  1

  749

  509

  527

  18

  July 7 06:09

  2

  749

  509

  524

  15

  July 6 06:43

  3

  750

  509

  526

  17

  June 24 06:34

  4

  750

  509

  521

  12

  June 23 06:43

  5

  751

  508

  524

  16

  June 25 06:36

  6

  751

  508

  525

  17

  May 11 06:43

  7

  752

  508

  515

  7

  June 22 05:43

  8

  752

  508

  518

  10

  April 26 06:35

  9

  753

  507

  522

  15

  June 28 06:21

  10

  753

  507

  520

  13

  April 30 07:45

  11

  754

  507

  522

  15

  May 31 06:29

  12

  754

  507

  523

  16

  July 9 06:00

  13

  755

  506

  522

  16

  May 9 06:20

  14

  755

  506

  523

  17

  May 20 06:33

  15

  756

  506

  520

  14

  May 8 08:28

  16

  756

  506

  520

  14

  May 19 06:35

  17

  757

  505

  513

  8

  June 20 06:25

  18

  757

  505

  518

  13

  June 3 09:05

  19

  758

  505

  518

  13

  June 2 06:21

  20

  758

  505

  520

  15

  May 26 06:08

  21

  759

  505

  518

  13

  May 17 06:14

  22

  759

  505

  518

  13

  May 30 06:47

  23

  760

  504

  515

  11

  April 17 07:00

  24

  760

  504

  514

  10

  May 27 07:07

  25

  761

  504

  515

  11

  May 13 06:05

  26

  761

  504

  518

  14

  April 16 06:42

  27

  762

  503

  516

  13

  May 15 07:50

  28

  762

  503

  512

  9

  April 23 06:28

  29

  763

  503

  513

  10

  April 2 06:52

  30

  763

  503

  513

  10

  April 13 06:25

  31

  764

  502

  512

  10

  April 10 07:47

  32

  764

  502

  507

  5

  March 19 07:00

  33

  765

  502

  507

  5

  February 23 06:50

  34

  765

  502

  514

  12

  April 19 06:40

  35

  766

  501

  509

  8

  April 6 06:45

  36

  766

  501

  510

  9

  March 31 06:30

  37

  767

  501

  508

  7

  April 9 06:40

  38

  767

  501

  510

  9

  April 12 06:20

  39

  768

  500

  510

  10

  April 11 06:38

  40

  768

  500

  510

  10

  March 29 06:15

  41

  769

  500

  506

  6

  March 9 06:50

  42

  769

  500

  508

  8

  March 28 06:43

  43

  770

  500

  508

  8

  March 30 06:31

  44

  770

  500

  506

  6

  April 5 08:54

  45

  771

  49

  504

  5

  March 2 07:20

  46

  771

  499

  508

  9

  March 27 06:48

  47

  772

  499

  505

  6

  March 10 06:48

  48

  772

  499

  504

  5

  March 23 06:58

  49

  773

  498

  507

  9

  March 26 06:54

  50

  773

  498

  505

  7

  March 25 06:10

  从近半年来测得的这些实验数据,我们不难发现,(h2–h1)的差值是比较大的,下面来分析造成这么大差值的原因。首先这不可能是由测量的误差造成的,因为实验用的刻度尺是毫米刻度尺;其次,公式的推导也不存在问题。玻意耳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管内气体压强等于管外气体压强与水柱压强之和力学平衡原理,符合力学平衡原理,由此得出的压强公式p0 =(3994 - h)×(1997 - h)÷(13.6h),按理应该没有问题。那么真正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从上述公式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推论:h和p0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论文提纲怎么写。因为知道了大气的压强p0,就可计算出h的二个解,其中只有一个符合条件,另一个解超过了管子的长度。但实验事实却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同一个h可以对应着不同的p0,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值还是相当大的。例如,当h2 = 507 mm时,p0可以是764mmHg,也可以是773 mmHg;当h2 = 518 mm时,p0可以是752 mmHg,也可以是761 mmHg。因为水柱的压强是实实在在的压强,难免会使人猜测,公式p=p0+ρgH中的p0和p,会不会不是气体的压强?当然仅就上面这些数据就想妄自下结论,为时过早。但有一点是耐人寻味的力学平衡原理,那就是:如果p0相同,只要大气的密度不同,用上述实验方法测出来的h值绝不相同。

  4 结束语

  既然认为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水银柱高可能不是管外气体的压强,那么水银柱高代表什么物理意义呢?笔者从量纲角度分析,1N/m2=1J/m3,p0会不会代表的是气体的能量密度?p1V1=p2V2,又会不会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当然,这些问题还有待于今后作大量的深层次探讨。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大气科学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大气科学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